贵州安顺:推动城镇化 培育旅游业 打造新产业-乐鱼全站app

  核心提示

  最近,安顺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深入开展读书学习、专题调研、专题讨论,努力探索“守底线、走新路、奔小康”。

  将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的宗旨,转化为行动付诸工作实践,推动新型工业化、新型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协调发展。

  三年减少贫困人口20万以上

  安顺市所辖6个县区都属于国家规划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,其中普定、镇宁、关岭、紫云4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,全市86个乡镇中有53个贫困乡镇,1007个行政村中有569个贫困村,贫困县、乡、村占比分别为66.7%、61.6%、56.5%,脱贫压力大。

  为实现同步小康,2014年,安顺市“四在农家·美丽乡村”六项行动计划累计投入20.18亿元,创建省、市、县级示范点624个,覆盖全市60%的行政村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实行“四到工作制”,走到所有乡镇、村组、农户,1007名各级“一把手”进村担任“第一书记”,5071名党员干部组成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,2万名党员干部与2.5万户示范户、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。

  统计数据显示,2011年至2014年,全市贫困人口从74.65万人减少到43.83万人,农民收入从3526元增加到6671元,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收入从3133元增加到5985元。

  今年,安顺启动“32768”扶贫攻坚行动计划,明确全市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:在3年时间内减少贫困人口20万人以上,实施结对帮扶、产业发展、教育培训、危房改造、生态移民、社会保障、健康保障精准扶贫“七个到村到户”,完成小康路、小康水、小康房、小康电、小康讯、小康寨基础设施“六个小康建设”任务,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000元以上。

  计划到2017年,全市4个贫困县实现减贫摘帽,到2018年全市53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,到2019年569个贫困村出列,到2020年全市减少贫困人口27万人以上,对无业可扶、无力脱贫的“两无”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。

  三年实现城镇化率51%以上

  2011年以来,安顺市推进15个示范小城镇建设,示范小城镇规模平均增加0.5平方公里,居民人口平均增加0.15万人,全市城镇人口从80万增长到91万。

  2014年12月29日,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批复安顺市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。目标是到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.5%,2020年达到61%。安顺市开启了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、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改革、城乡统一用地市场改革和优化行政空间布局试点。

  试点户籍改革并出台系列配套政策措施:优先把有稳定劳动关系、长期举家工作、生活在城市、有稳定住所、工作和收入,并基本融入城市的“沉淀型”农民工流动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。重点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落户问题,制定落实优惠政策,鼓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就近就业。

  市、乡、村三级联动,围绕探索打造“一分三向”新型城镇化的安顺模式,即把户籍属性与居住地分开,逐步引导城镇化人口向市区、向县城和重点镇、向美丽乡村集聚,注重中心城区与小城镇的协调发展,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。

  结合安顺实际和自身丰富的旅游、气候、文化等资源优势,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,着力建设山水田园型、绿色生态型、宜居宜游型、开放创新型、历史文化型等“五型”城市。

  安顺市每年安排市级财政资金不低于1亿元、整合其他资金不低于10亿元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。推进与国开行、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合作,力争3年融资200亿元。在深圳前海设立融资窗口,搭建新的融资平台。为试点提供组织、资金、政策等要素保障。

  全力培育旅游业

  安顺是优秀旅游城市,四季温润如春,7月平均温度21.9℃,凉爽舒适,空气清新。风景名胜资源面积达950.91平方公里,占辖区面积的11.2%,远远高于全国1%、全省4.2%的平均水平。

  去年以来,安顺市紧紧围绕承办好第十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,加快推进传统景区提质扩容和升级改造,黄果树、龙宫、格凸河和以本寨、云山屯、天龙、旧州、鲍屯为代表的大屯堡旅游景区焕然一新,培育形成了一批新业态。

  安顺正在加快构建快旅慢游体系,优化旅游交通出行服务。加快宁谷经龙宫至黄果树旅游公路、安(顺)紫(云)高速、花(溪)安(顺)高速以及旅游景区环线公路建设,完善城市旅游交通,开通中心城区至重点旅游景区的公交线路,构建方便快捷的旅游立体交通网络,着力解决旅游交通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

  安顺旅游业借助第十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强大推动力,又一次站在了全省旅游发展的制高点,正着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。

  推动黄果树、龙宫、大屯堡一体化规划、一体化建设、一体化管理,构建“大黄果树国家公园”。深入推进旅游业与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,依托屯堡文化、亚鲁王文化、穿洞文化、牂牁文化等文化资源和优良的生态资源,大力发展特色乡村、农业观光、森林、山地、养老养生、文化及休闲等旅游产品。蜡染、刺绣、波波糖、茶叶、牛肉干、木雕等传统旅游商品,在旅游产发展中不断升级,展示安顺生态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。

  重点打造五大支柱产业

  安顺市强化创新驱动,运用“工业4.0”、“互联网 ”,用信息化、服务化、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、生态友好型新兴产业,推进新型工业化,从根本上改变低端、粗放、低效产业体系,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。

  加快发展航空、特色轻工、能源、原材料、战略性新兴产业“五大支柱产业”,努力把安顺打造成西南石材产业中心。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,加快实施软通动力云服务平台、国电南自数据中心、青岛禾软科技等项目。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,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、科技小巨人和科技型种子企业,推动产业创新、市场创新、产品创新、管理创新,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生产力转化,逐步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体系。

  2014年,安顺全市信息产业规模总量57.66亿元,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15.32%,同比净增34.89亿元。今年1-5月,全市信息产业规模总量实现39.48亿元,占省下达目标任务39.48%,预计6月底可实现49.68亿元,全年可望突破100亿元。

  当前,安顺信息产业“规模总量小、结构不合理、发展滞后”。安顺市将实施信息基础设“三年会战”,确保在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省下达安顺市的宽带扩容、光纤覆盖、基站建设、网络改造等各项目标;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“三年行动计划”,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业、工业物流、工业检验检测、工业节能环保等新型业态,引进和培育一批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企业,积极搭建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平台,用服务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。

  记者 杜兴旭 

责任编辑:sunqh00

热闻

  • 图片
网站地图